查看原文
其他

年底收官!上海要办成一件大事,事关所有上海人!垃圾如何“一分到底”,3分钟看明白→

陈玺撼 上观新闻 2020-08-19
两年前,上海发布了《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明确到2020年年底,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、政策完善、技术先进、社会协同,与上海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。

生活垃圾全程分类,其实就是“一分到底”:从源头投放,到中端收运,再到末端处置,整个过程都要坚持分类。

只有让每一位市民深信“一分到底”,才能认同垃圾分类的价值与意义,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。

还有半年,即将“收官”,上海全程分类体系建得如何?记者随机挑选一个小区,跟踪其生活垃圾从投放到处置的全过程,查看到底有没有“一分到底”。


源头:箱房能“亲近”,投放人性化


1分钟看生活垃圾的小区之旅
▽▽▽


早晨8时,明园小安桥社区的垃圾箱房前,陈晓君打开餐盒盖子,把前一晚吃剩的小龙虾和花生壳倒进湿垃圾桶;再挪到左边,把餐盒和垃圾袋扔进干垃圾桶;最后,拎起一串饮料瓶,走进箱房左侧的可回收物专间,扔到回收筐里。

陈晓君表示,做好垃圾分类不难,但自己在小区里住了10年,也是2018年9月后才真正做好,主要因为过去的“硬件”很难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。以前,每个楼层都有一组干湿垃圾桶,“想怎么扔就怎么扔”。

转变发生在22个月前,小区撤桶并点。同时,垃圾箱房征求居民意见后升级改造:水泥灰的外立面刷上白漆,换上光洁的不锈钢大门,窗口加装智能刷卡系统,上面支起顶棚,旁边架起水斗……最为重要的是,每扇门贴上了醒目的分类标识并举例,让投放者一目了然。


“抓好垃圾分类,首先要抓住人心。干净卫生、便于操作、提示明确的硬件能促进垃圾分类。”田林街道城市网格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鸿飞表示,垃圾分类是门“心理学”,原本习惯了十几年的楼层垃圾桶被撤、扔垃圾要下楼走一段路,居民有怨言完全可以理解。这时,作为终点站的垃圾箱房不能再污水横流、蚊蝇起舞。当垃圾箱房变得可以“亲近”,扔垃圾变得方便从容,大家就有了参与分类的动力。

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半年后,明园小安桥又迎来一次挑战——定时投放。管理者的初衷是在限定时间内配置有限的志愿者,增强指导、监督投放者的效率。

客观上,每个小区的居民生活习惯千差万别,“一刀切”限定投放时间,忽视了部分群体的特征和诉求,但真要划出一个所有人都方便的投放时间,也不现实。

在明园小安桥,定时投放采取了“柔性激励”。上午6时到9时30分,下午17时30分到22时30分,居民刷卡分类投放可获绿色账户积分,而错时居民只要分类到位,可委托保洁员或使用小区“公共卡”投放垃圾,但没有绿色账户积分。


对于这种因地制宜的人性化做法,陈晓君很认同:“垃圾分类这件事是和生活习惯抗争,需要循序渐进,不能‘一刀切’。”

只要分类好,错时也可以扔,这其实提供了一种方便,缓冲了定时定点投放带来的不便,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。毕竟,定时定点只是一种促进手段,做好垃圾分类才是最终目的。


中端:垃圾车分类,中转站升级


1分钟看生活垃圾的码头之旅
▽▽▽


陈晓君扔完垃圾10分钟后,一辆蓝白色相间、两侧贴有黑色“干垃圾清运”标识的干垃圾车驶入小区,“吃”光黑色垃圾桶内的干垃圾后,没有“留恋”其他垃圾桶里的垃圾,扬长而去。

上海日旭环境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垃圾车司机张杰告诉记者,一个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效果往往和垃圾清运车“分工”的细致程度成正比。

垃圾车分工越细,对居民按类别投放垃圾的引导作用就越强。相反,如果出现混装混运,老百姓就觉得“白忙活”了,再也没有参与分类的热情。

“贴上干垃圾标签后,我们和居民相互监督。”张杰说,一年多来,这个小区从未发生因分类质量不好被拒运的问题,每次来清运的效率都很高。省下的时间,他们还能跑更多小区,缩短了垃圾在小区逗留的时间。

未来几年内,上海的垃圾车还将不断升级换代,增强降噪、锁住污水等方面的能力,让居民明显感受到周边环境的改善。


除了清运车要转型,上海两大生活垃圾的集散地——徐浦、虎林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基地也要将“干湿分离”进行到底。

上午9时30分,记者在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看到,一辆辆垃圾车正有序排队,听从调度系统指挥,分别驶入卸料大厅,按编号找到对应种类的泊位。

车载的干垃圾或湿垃圾被倒入一个个竖式“漏斗”,“漏斗”上部的重锤向下一次次施力,将垃圾压入“漏斗”下部的集装箱内。

待集装箱盛满后,集卡司机摁下复位按钮,关闭集装箱,让集装箱从“站姿”变为“躺姿”,随后将其短驳至码头边的堆场。

在那里,16艘载重能力360吨至600吨不等的货船整装待命,满载后将开往老港生态环保基地。


“源头分类越来越好,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动力。”徐浦基地副总经理付广杰表示,平均每天有3000吨生活垃圾在徐浦基地转运,一年多以前,湿垃圾占比仅一成左右,现在干垃圾与湿垃圾的比例已达6:4。

更多湿垃圾从干垃圾里分出来,促使基地将原来横卧的数个卸料槽全部改成竖式“漏斗”,增加垃圾的“打包”效率,同时更好地控制污水的飞溅、渗漏。

基地内的集装箱也更新换代,增加了上百只湿垃圾专用集装箱,满足中心城区逐年增长的湿垃圾中转需求。

源头分类越来越好,还让中转单位有了加强精细化管控的底气。在徐浦基地指挥中心,一套垃圾品质识别系统和一个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已投入运行。

付广杰指着一张人工智能识别并抓拍的照片说:“这个有红框的部分是水流,当时卸料的是干垃圾车,说明收运的干垃圾纯度不过关。”发现问题车辆后,徐浦基地通过全程分类信息平台进行追溯,准确找到问题究竟出自哪个区的垃圾中转站。

结合品质识别系统,基地还可以给上游16个区的转运环节打分,实施分级管理,倒逼源头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。



末端:干垃圾更干,发电更高效


1分钟看生活垃圾的发电之旅
▽▽▽


下午15时35分,经过5个多小时的水路,“沪环运货5006号”集运船靠泊在老港生态环保基地1号码头,里面装着徐浦基地打包的干垃圾。没多久,集装箱被逐个吊放到运输车上,分别送去焚烧发电或填埋。

透明的操作间内,遥控抓斗的垃圾吊操作员方建春对“一分到底”的效果深有感触:“以前干垃圾不太干,抓斗容易打滑,有时要抓好几次才抓满。”现在一爪下去,能抓牢7吨到9吨左右的干垃圾,操作效率更高了。


“从源头到中转,干湿分离率越来越高,我们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,不辜负大家的努力。”上海城投环境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徐哲表示,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,仅一年,到老港处置的干垃圾就“轻”了1000吨/日,从15500吨/日减少到14500吨/日。

因为干垃圾更干了,燃烧和发电的效率也大幅提升,每吨垃圾的燃烧热值从1700大卡提高到2300大卡,发电量从480度提高到550度。

不过,干垃圾更干,也对老港码头集装箱装卸能力提出了挑战,同样一箱干垃圾从一年前的平均13.8吨减轻到了12.8吨,装卸箱数因而增加,码头更加忙碌。

类似徐浦基地,源头在干湿分离上的持续努力,促使老港基地不断转型升级。

在老港基地的控制中心大屏上,所有集装箱都按装载垃圾的种类分成不同颜色,智能系统自动识别干垃圾箱、餐饮箱和厨余箱,下一步将与调度系统对接,实现集装箱自动分配到卸点进行末端处置。


去年启用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,具有烧得透、回收率高、排放更干净等优点。每份垃圾进入老港二期充分焚烧后,残余炉渣只有原重量的15%至20%,炉渣再进行综合利用,用于生产建材原料等。其热能回收最高可达26%,高于全球平均标准20%。

“采用什么样的工艺,很大部分取决于源头分类的实际情况,是上游的‘一分到底’,给了我们决心。”徐哲透露,老港未来15年的“蓝图”已规划多个新增项目,包括焚烧处置能力不低于3000吨/日的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三期,以及湿垃圾处理能力3000吨/日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等。

放眼全市,更多末端处置设施也因为“一分到底”而勇敢落子。根据《方案》,到2020年底,上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要达到3.28万吨/日以上,其中,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7000吨/日。全市基本实现“两网融合”,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%。
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者:陈玺撼
微信编辑:车车

◢ 猜你想看↓↓↓

再见,“江姐”!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逝世,享年99岁

研究生发表“辱华”言论,国科大连夜回应→

中考首日,竟有家长醉驾接考!有学生临考发烧加急核酸检测,还有跑错考点的...还好都是虚惊一场

又一男童被锁车内身亡,仅4岁!另一妈妈做法令人无语
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嘿,星标我们了吗?


“嗯,这篇正在看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